友情提示:
“寄情大灣區——
潘魯生藝術作品巡回展”即將于8月27日收官,
喜歡藝術的小伙伴,
看展的時間不多啦!

這個充滿南國風情自帶清涼感的展覽,
呈現了粵港澳三地鄉土面貌與人文風情。
在自然與社會的對話中,
聯結城市與鄉村,
并置傳統與現代。
現在讓我們聽一聽藝術家們對大灣區畫展的印象,
然后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視覺旅行吧!
part1藝術家共話大灣區
劉萬鳴(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潘魯生的作品是文化觀的表達,其彩墨是一種觀念和詩意的表達。他的作品既古樸又當代,具有創造性,他以藝術抒懷,對民藝的情懷,大寫的格局,成為一種自覺,表現為作品的以靜現本真。

楊曉剛(山東美術館館長)
“寄情大灣區——潘魯生藝術作品巡回展”是山東美術館今年夏天推出的重點展覽。大灣區是中國經濟的橋頭堡。藝術家深入生活,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大灣區內在的精神意態;以彩墨語言再現灣區景觀的線面色,使作品呈現出一種深厚的人文情懷和高遠的藝術境界。

邱運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潘魯生的藝術反映的是當代中國密切、親切的現實,表達的是當代中國人迫切需要表達的情感,使用的是當代中國社會熟知的語言和形式,因而給人一種很親切、很熟悉的感覺。

閆平(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潘魯生的作品非常通達,他從宏觀、客觀和微觀的視角看世界,提取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代設計的創意,進行藝術回歸本原的不斷探索,發明開創性的藝術形式。

杭間(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潘魯生作品里面具有裝飾的因素,是一種情感的強調,在藝術精神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潘魯生用寫生貫穿鄉愁,表達對大灣區的思考,充當民俗學、民間文藝在當代社會中快速發展的中介物。

汪大偉(上海大學偉長學者,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院長)
潘魯生用小景大畫表現大的意境,大的情懷,游覽其中能感受到藝術家畫畫時靜謐的心境,他用藝術語言記錄下了時代發展的印痕,引發一代人鄉愁的情感。

張志慶(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潘魯生以其勤奮和情深扎根民間,在大灣區民藝調研的所觀所感,激發了他創造的激情,他用畫筆記錄下要消失的民間的、傳統的東西,可謂一往情深。

唐輝(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榮寶齋畫院院長)
大灣區畫展顯示出藝術家藝術的情懷和歷史的責任感,綜合性、系統性的修為,在技法上的守正創新。

于洋(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就像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無我之境”,潘魯生的畫是有“我”的,即自我的抒情性,是藝術家對家國變化、城市變化,跨越南北的一種觀照。

喬曉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
北人南觀,他鄉遇故知。民間文藝的當代創作。在自己熱愛的民藝土壤和生活的土地上,尋找自己藝術創作的生長點。

顧黎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魯生以直線切割空間,他在創作中抓住空間的格局,抓住了具體的觸覺,把筆墨當成觸覺的在場性,表現出藝術的強大的綜合性。

許敦平(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畫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
潘魯生“直把他鄉當故鄉”深情地投身異鄉大灣區考察并進行創作,作品語言樸實,能夠引起共情。

蔣文博(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審)
他的作品透露出一種“通達”之感,他打破了主客對立,表現了“游于藝”之“游”的狀態,以一種舉重若輕的創作狀態繪畫,隨心所欲地駕馭各種藝術語言來表達思想。

part2觀眾視角的大灣區
對畫與對話
一眾少兒研學團來看展啦
對于藝術的好奇,對色彩的探索,對想象的表達
面對一張張大畫時
孩子們與作品、與藝術家的對話自動開啟


比了個耶~打了個卡!

入景入畫
流動、變換的光影與影子的重疊
在投影屏幕前的一張張側影
是光與影結合的再創作


鄉愁的傳遞
高聳的鍋耳墻
讓孩子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在母親的講解里生出了對大灣區的期待與向往

電話手表里的展覽
展廳里總有一群可愛的小觀眾
認真地用電話手表拍下自己喜歡的畫作
這何嘗不是藝術的現代式與創新的未來式的雙向奔赴

抓住展覽的尾巴
在大灣區的情與景中
感受藝術與鄉愁的交融吧。
展覽信息:
《寄情大灣區》一一潘魯生藝術作品巡展
展覽名稱丨寄情大灣區——潘魯生藝術作品巡回展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建校五十周年特展
主辦單位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承辦單位丨山東美術館
協辦單位丨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展覽日期丨2023年7月15日至8月27日
展覽地點丨山東美術館A1展廳

《粵·圍龍屋》2022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粵·上岳古鎮》(局部)2022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粵·大萬世居》2022年124x124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粵·汕尾人家》2022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港·大澳漁港》2022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港·大澳漁村》2022年124x124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港·葵涌碼頭》2022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港·避風塘》2022年124x124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澳·大三巴》2022年124x124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澳·大榕樹》2023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澳·媽閣廟》2023年124x245cm紙本·彩墨 潘魯生

《澳·官也街市》2022年124x124cm紙本·彩墨 潘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