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娇小VIDEODES极品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母校 > 正文

聚焦母校

我校兩項成果獲第九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發布時間:2024-04-03    點擊量:    來源: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全國共有1491項成果獲獎(含香港、澳門高校獲獎成果)。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有兩項學術成果獲獎,分別為院長董占軍教授的著作《中國藝術文獻學》,名譽院長潘魯生教授的著作《美在鄉村》。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設立于1995年,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取得突出貢獻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設立的獎項。該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評選競爭極為激烈,最終評選的項目含金量高,學術性強,影響力大,是我國人文社科領域最具公信力、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重要獎項。

從公布的擬獲獎名單中獲知,藝術學類獲獎包括著作論文獎、普及讀物獎和青年成果獎共102個獎項,約占總獲獎數的6.8%,涉及全國59所院校。其中獨立藝術院校14所,獲獎總數為31項,約占藝術學類獲獎總數的30.3%。本屆藝術學類獲獎最多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各獲6個獎項,中央音樂學院榮獲6個獎項成為本屆獲獎最多的獨立高等藝術院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全國獨立高等藝術院校獲獎數量中,與中國美術學院并列第五,在山東省屬高校中各類成果獎獲獎數量位居第三。

董占軍《中國藝術文獻學》

文獻整理、歸納與研究是一件極其繁重且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藝術學學科建設需要直面的關鍵問題。《中國藝術文獻學》將藝術作為一個整體,選取美術文獻作為典型,從學科建設的宏觀角度提出了“中國藝術文獻學”的架構,深化了學界對中國藝術文獻學知識體系、方法體系和實踐體系的認知,奠定、扎實了中國藝術學可繼續發展的基石。

學科建設上,《中國藝術文獻學》首次從學理上提出“中國藝術文獻學”概念并構建其基本理論體系;學術研究上,該著作在概念辨析、跨學科研究、研究方法與目的等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文化傳承上,該著作追求本土藝術特色和民族藝術的主體性,注重對中國古典藝術文獻的考究;教學育人上,該著作為廣泛的藝術工作者和高等藝術院校師生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藝術視野。

《中國藝術文獻學》涵蓋了藝術文獻的性質、類屬、形態、真偽、產生和流傳情況的考辨,以及藝術文獻學的研究對象、目的、方法等,文獻整理與理論分析并重,本體研究和內容研究互補,清晰地建構出中國藝術文獻學的基本框架,突顯了藝術文獻學的學科特點,是一部從整體角度系統地梳理與探究中國藝術文獻學的力作,對于構建中國特色的藝術學學科體系乃至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潘魯生《美在鄉村》

《美在鄉村》是潘魯生教授近年來圍繞鄉村振興現實議題進行深入調研以及理論思考的系統性學術成果。作者以鄉村文化為命題,求解鄉村現實發展中面臨的傳統與現代、經濟與文化、城市與鄉村、國家政策與農民需求等現實的關系問題。全書以調查研究為基礎,以民藝、民生、民情為觀照視野,以鄉村之美的發現和追求為旨歸,透現出田野大地的堅韌和人文之美的光澤,使讀者進一步認識和感受到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這部著作探討了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個方面,充分展現了中國鄉村之美,對于重構中國鄉村社會,探索中國式的鄉村現代化會提供很多啟示。《美在鄉村》是一本跨界的、多元的、融合了個人、社會和專業領域的綜合性田野報告,體現出當下對于文化遺產和對待鄉村的方式方法。在解決現實問題層面,打通了學術和現實,打通了國家社團和國家政府職能部門,把現實和未來的可能性聯系了起來。著作把民間藝術與公共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經濟所有的這些東西做了結合。

作為鄉村民藝學研究的一部新作,既有聚焦性的專題調研,也有細致入微的民俗文化思想的考辨。既有地域民眾日常生活的呈現,也有宏大歷史背景的展示。既有民藝學的學科視角,又有生態學和社會學和綜合學科的視域,對美麗鄉村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地方政府開展新農村建設研究,古村落保護,農村手工藝保護傳承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提出了重建鄉村之美的社會發展目標,并全面系統論述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如何實施的問題。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論述鄉村振興戰略這個大問題,從文化建設角度配合了鄉村振興戰略。

(供稿:科研創作處;作者:李瑩;校審:王偉杰;復審:石龍潭、戰國棟;終審:孫磊、殷波)

關閉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1255號 郵編:250399

微信服務號:sdadaxy;電子郵箱:xiaoyou@sdada.edu.cn

校友辦聯系電話:0531-89626530


︻官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