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娇小VIDEODES极品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母校 > 正文

聚焦母校

中國民藝傳習學術研討會在濟南舉辦

發布時間:2024-05-16    點擊量:    來源:

5月16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藝研究院、《民藝》雜志社共同承辦的“中國民藝傳習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舉辦。

研討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六藝學者”喬曉光教授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董占軍共同主持。

潘魯生、邱運華、才大穎、呂品田、郭線廬、何潔、杭間、譚好哲、林繼富、孫建君、汪大偉、張夫也、萬建中、朱啟臻、安德明、王娟、肖貴田、吳元新、唐緒祥、唐家路等民間文藝學、藝術學、設計學、民俗學、社會學相關領域的2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此次研討會是結合今年世界博物館日“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題召開的一次圍繞民藝館傳習的學術活動,旨在展現民藝館的平臺功能,使民藝傳習更貼近生活,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民藝研究,使民藝館真正成為傳播傳統文化,展現民藝在學術研究與設計人才培養方面的價值的窗口。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以潘魯生教授向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捐贈民藝館為契機,圍繞“民藝與生活的關系”“傳習與傳承的價值”“民藝與設計人才培養”“博物館建設與知識生產關系”“民藝資源融通與設計創新”“博物館展覽與表現形式”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潘魯生在發言中闡述了民藝館在當今社會的價值意義。他認為,民藝館不僅是展示民間藝術的窗口,更是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大課堂。要讓民藝館走進百姓生活,回望歷史傳統。他主張通過幼兒教育、中小學基礎教育、大學生“兩創”實踐、社會公共文化教育等方面開展工作。在民藝研究中,要重視民藝的生活功用、把握人民群眾的審美喜好、在借鑒基礎上推動藝術創新,通過這些方法途徑,民藝館可以成為一個傳承和研究民間藝術的活躍場所,同時促進民藝與現代社會的融合和發展。

專家們表示,潘魯生教授40年來行走田野,致力于搶救、保護瀕危民間文化遺產,工作實效顯著。潘魯生教授捐贈的民藝館系統性展示了傳統生活方式,匯集中華文明的造物智慧,發揮喚醒文化記憶的功能。民藝展現中華文化基因,見證人民生活與文明發展歷程,反映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從文化語境的角度,民藝蘊含的造物智慧、中華美學精神、匠心技藝值得深入研究。

民藝館是集教學、研究、創作功能于一體的傳習場所,民藝品是造物藝術與傳統技藝研究的樣本,也是設計創新的資源庫。民藝館高等藝術教育、設計教育的文化傳習基地,為學術界研究傳統工藝、傳習傳統生活方式提供了實物參照。民藝館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理念的實踐,也是對設計學、藝術學、民藝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研究的有效探索。

中國民藝傳習學術研討會還系統探討了民藝與設計藝術人才培養、民藝資源共享、民藝學科建設、民藝再語境化、民藝語料價值等話題。專家們認為,民藝作為與生活聯系最密切的藝術,需要在保護與傳習中發揮重要價值,要回歸用的需求與文化價值的傳播。與會專家們指出,民藝館的展陳與表現要詮釋民藝,在民藝的保護、研究、衍生中發揮美育功能。他們鼓勵師生從民藝實物中汲取文化養分,積極探索傳統民藝現代設計轉化路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更好地服務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形態建設。

供稿單位:博物館、藝術學“泰山學者”團隊;作者:韓明;圖片:王偉杰、李志鵬、劉苗苗、趙世航;校審:劉陽;復審:石龍潭;終審:孫磊、趙屹

關閉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1255號 郵編:250399

微信服務號:sdadaxy;電子郵箱:xiaoyou@sdada.edu.cn

校友辦聯系電話:0531-89626530


︻官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