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團隊設計的“中國國家公園”形象標志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中隆重發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國家公園藝術與設計中心主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潘魯生在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一、標志設計彰顯中國國家公園特色
形象標志由學校名譽院長潘魯生教授擔任設計總監,教師張培源、王振主創,團隊成員包括我校研究生趙子悅、郭童、韓寶凱、郭耀煒。

標志以圓為整體造型,寓示天地自然生生不息永恒之循環,體現中國自然生態和諧的哲學觀,也體現中國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第一”、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價值追求。
標志主體為“山”“人”“眾”之漢字意象,寓示山水相連、人心相連、自然與人相連,表現祖國山河壯闊、人民團結、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和圖景,表達中國國家公園堅持全民公益性的建設理念,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價值追求,傳遞中國國家公園的精神內涵和全球價值。標志中的中文使用中國書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標志配色為淺綠底色、白色線型,明快大方,寓示欣欣向榮的自然生機和生態環保的純凈狀態,體現自然本色,生機盎然。標志里的中英文文字為棕褐色,代表大地、泥土和樹干,象征中國國家公園的自然與人文境界。
二、統籌推進服務中國國家公園形象標志設計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公園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中國國家公園形象標志設計項目自2021年啟動,在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籌組織下,面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上海美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澳門科技大學等全國16所院校定向征集優秀設計方案。同時組建了權威專家評審組,其中,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何潔擔任專家組組長,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公園藝術與設計中心主任潘魯生擔任設計總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院校專家共同組成權威評審組。評審組在公平公正、精益求精的原則下,先后經歷了初評、終評、復議等流程,歷時5個月。最終,在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下,設計團隊在準確把握中國國家公園先進理念和獨特內涵的基礎上,以體現我國國家公園的多樣性為前提,秉持經得起當代和歷史檢驗的設計原則,經數輪深化提升,終使得中國國家公園形象標志華麗綻放。
三、衍生設計豐富中國國家公園文化品牌塑造
在獲得標志認可的同時,設計團隊以標志衍生設計為出發點,繼續服務中國國家公園文化品牌建設。團隊通過對中國國家公園系統研究,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地調研國家公園保護區地質、生態、民俗文化等內容,依托國家公園獨特的生態人文資源,提取特色文化景觀、動植物資源,從國家公園一線的工作服裝到公園導視系統,以及其它備選國家公園形象標志,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設計活動,以文化“兩創”的理念做到國家公園文化資源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


此次國家公園形象標志以及衍生設計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為國家而設計”、落實產教融合的具體體現。近年來,學校始終以“為人民而設計”為己任,以“設計服務社會”“設計服務民生”為立足點,推進“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建設,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努力增強服務國家、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能力。未來,學校將繼續貫徹創新實踐教學的辦學理念,立足弘揚傳統文化,服務當代生活,不斷創作出更多具有文化根脈與時代精神的作品,通過高質量創作實踐活動,為學校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供稿單位:國家公園服務專班;作者:葛鵬濤、張培源;校審:鄭靜;復審:石龍潭;終審:韓文濤)